“由于环境中存在大量塑料垃圾,在数百年内进入陆地和水环境中的微塑料将持续增加。”论文通讯作者邓红兵介绍,该团队研制的一种新型全生物质纤维海绵,由废弃乌贼骨提取的甲壳素和棉花制成,具有多孔结构和丰富的表面官能团,可以吸附来自食品包装、纺织品和其他工业产品中的多种常见微塑料。
研究团队利用灌溉水、湖水、海水和池塘水四种实际水源的样本对材料性能进行了评估,发现这种材料的吸附能力基本上不受水中无机颗粒、重金属、有机污染物和微生物的影响,确定了其在实际水域中的稳定性。研究显示,这种新型全生物质纤维海绵在第一次吸附循环中可以去除水中99.8%的微塑料,经过五个循环后,仍保持了超过95%的去除率,表明它具有良好的可重复使用性。
图为被制备成各种大小和形状的全生物质纤维海绵。(研究团队供图)
“生物质材料是解决水中微塑料污染这一复杂问题有效、经济的方案,这种全生物质纤维海绵制备方式简单,具有大规模生产的潜力,有望在不久的将来应用到现实生活中的大规模水处理或家用净水器内。”邓红兵说。
来源:新华社
12-30
【专题综述】海洋工程用复合材料性能要求与测试标准解读
引言海洋工程是全球能源开发和科技进步的重要领域,覆盖深海采矿、海上风电、浮式平台等多种应用场景。因其环境复杂多变,复合材料需满足高强度、耐腐蚀、轻量化等多重性能要求,同时还需经受长期的盐雾、高湿、紫外线及温差考验。本文从性能要求和测试标准两方面入手,详细解读海洋工程用复合材料的设计及验证逻辑,为行业
12-30
【国内资讯】“以竹代塑”:一条绿色低碳环保产业新赛道
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印发《加快“以竹代塑”发展三年行动计划》,提出到2025年,“以竹代塑”产业体系初步建立,与2022年相比,“以竹代塑”主要产品综合附加值提高20%以上,竹材综合利用率提高20个百分点,让人们对“以竹代塑”有了更多期待。至此,“以竹代塑”开始进入发展“快车道”。我国竹资源丰富,产业发展潜
12-25
防弹纤维复合材料发展现状综述
1 引言早在19世纪末,受丝绸手绢成功拦截子弹事件的启发,美国物理学家古德法罗,就已经开始尝试用丝绸类纤维制作软质防弹衣,之后学者在他研究的基础上更进一步制作出了能抵御当时年代大部分的低速子弹的商用软质防弹衣;一战时诞生的坦克主装甲仅由钢板组成,而陶瓷/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则成为了现代坦克装甲里至关重要
12-25
智能的本质不仅仅是物理和数理
智能的本质不仅仅是物理和数理的表现,它涉及到多个维度,包括认知、情感、社会互动以及对环境的适应等方面。传统上,智能往往与解决问题、抽象思维、计算能力等数理和逻辑的层面相联系,如数学和物理中的推理过程,或是机器学习中的算法优化,都是智能的一部分。然而,智能不仅仅体现在这些硬性领域,它还包括许多其它领域